2019年6月22日星期六

買物業的動機

姊妹理財日誌《買物業的動機》10-04-2019


與物業結緣

我絕對相信緣分,相遇是有緣,擁有是有緣,珍惜是有緣....三者加在一起,才能叫做“緣分”。在我人生中,我與物業相遇,擁有數個物業,珍惜物業......詳情可閱讀筆者文章《孩子令我擁有千萬元的不動產》。我是與物業結了緣的,是與物業談戀愛,我更享受與物業談戀愛的過程。

買物業的動機

萊坊2018年《財富報告》顯示,根據541個全球領先私人銀行家及財庫顧問,代表5萬名客戶的回應,物業市場佔其投資組合(不包括自住和第二物業),香港物業投資比例達47%,為全球比例最高。比較鄰近國家,新加坡物業投資則排名最後僅佔35%。

買磚頭的人,認為香港物業越升越有,就連一位新相識的印度朋友也說:「Hong Kong flats, no problem.」。我和她都是在同一專業發展,雖然初相識,但特別投契。我和她居住在同一屋苑,細問下,她對香港樓巨有信心,所以買樓作投資用途。而我買物業的動機主因是需要,再加有能力購買,我就果斷地買完一間物業又一間物業。

增持物業,解決需要


擁有第一個物業是要舒援我失戀之痛的需要,物業發揮了安慰的功效。我和世紀前戀人因太了解而分手(以為只有在演戲才會發生的),當中是極痛的,但選擇十分正確。認識我的朋友也深知我的果斷和堅持。作為年輕人的我,分手像世界沒日似的,那刻渴望有一些實質的東西在身邊伴隨著。朋友游說我儘快投入新戀情是解決失戀之痛的良藥,但我抱著寧缺勿濫的宗指,選擇去了台灣旅行。旅行當然是無比快樂的一件美事,但一上機回港那刻,又有一種落寞之感。隨手拿起身邊一份報紙閱讀,見到一則長沙灣4小龍樓盤的廣告,有一種當頭棒喝之感,物業就是筆者那刻所需要實質的東西。回港計數後,因當時我已當專業人士數年,所以是有能力到銀行上會的,不久就到黃埔排隊購買我第一個物業了。現在和朋友分享那刻的決定,大家都會覺得crazy!

我購買另一個物業的動機又是解決生活的需要:我誕下第一個嬰兒了!初為人母,萬事都十分小心,比購買物業更小心億倍。我和老公都要上班,想到只有外藉傭人和初生嬰兒在家,我好像患了嚴重的思覺失調症似的。我看到、聽到或感覺到一些不存在的事物或聲音,如:外藉傭人虐待初生嬰兒、打她、罵她……對我來說,這是一種非常真實的感覺。我相信香港有很多初為人母的媽媽一定經歷過我的『思覺失調』,為免真的患病,家人決定購買一間距離公公婆婆附近的物業,方便公公婆婆來和外孫玩,我好像聘請多部人肉監視器般,哈哈!可確保外孫沒有被虐待。經計數後,家人很果斷地購買了另一間物業。

我再購買另一個物業來解決生活的需要:我誕下第二個嬰兒了!因為生第二個嬰孩,婆婆覺得有壓力,她想過得輕鬆些,就向我「辭職」。因此,我嚴重的思覺失調又復返了。家人努力解決問題,最後決定在爺爺嬤嬤樓上買下物業,繼續聘請多部人肉監視器。

Yeah!我再購買另一個物業來解決生活的需要:我誕下第三個嬰兒了!人多了,單位變得不夠住,她們3個姐妹同住一間房間實在是擠迫的。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個孩子病了,在所難免會將病毒傳染給另外健康的孩子。全家人經歷多次1人病倒,期餘4人相繼染病。除了空間局限外,市區空氣質素差亦是一個原因。今次雖然有需要購買1間3-4房的物業,但沒有像前幾次般緊急。天時地理人和對買樓是缺一不可,某星期日,筆者和家人帶女兒到粉嶺去下棋,因我們都想時間容易過些,我們選擇去找地產經紀人看看樓,這課外活動既富娛樂性,又可以
貼近一些市場的資訊。本沒有持甚麼期望,怎料地產經紀人介紹了一個李嘉誠的新盤,我們好奇到實地一看,竟然被翠綠的草地、荗盛的高山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的眼球。在2小時內,我們簽了臨時買賣合約了。

李嘉誠被問到買樓問題,超人話若你係自住,幾時買樓都冇問題。我就是那群有自住需要,又計得掂數,所以就不斷增持物業了。我很少賣掉物業,視物業為值得儲的資產。超人話齋,香港樓價長遠係升,計埋通漲,永冇蝕底。我的確與物業有著不解的緣分。


3個孩子的媽媽志在分享,並非收取廣告宣傳之嫌。

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

孩子令我擁有千萬元的不動產

姊妹理財日誌《孩子令我擁有千萬元的不動產》08-04-2019


養大一個小朋友要400萬元?

1996年,李麗珊為香港取得歷史性首面奧運會獎牌兼首面金牌(滑浪風帆),因而被香港傳媒冠以「風之后」的美譽。2006年,李麗珊話養大一個小朋友要400萬元,是當時一層樓的售價,已經把不少的準父母嚇怕了。香港每年都有通脹,物價飛升:樓價、租金升多於一倍,食飯、車錢、柴米油鹽都不斷加。現今,養大一個小朋友肯定超出了400萬元的預算。

我是一位6年抱3的媽媽

雖然400萬元的言論嚇怕了不少準父母,但卻沒有把我嚇怕,我是6年抱3的媽媽。很多新舊相識的朋友或同事都異口同聲地說:「你好勁!」;有一次,我帶3位小孩上街,曾有1位婆婆讚我很棒!我明白2000年的家庭多是1孩家庭,2孩家庭已為少數,3或多孩家庭變得極罕見,和上幾代的多孩家庭截然不同。我媽媽年代的家庭,因以農為主,多生為榮,所以我家已有6姊弟了,我夫君的父母親均有十兄弟姊妹。

我和男朋友(即現在的老公)都有一世紀的前戀人,當我們由相遇、相知到相愛,我們都感到相逢恨晚,在不短不長的戀愛過程中,當然有磨合的時候,但培養了更多的共識。我們最大的一個目標不是置業,而是生小孩,組織家庭。因為我們都愛小朋友,所以連續地誕下三個愛情結精品。

3個孩子令我擁有千萬元的不動產

根據李麗珊話養大一個小朋友要用上400萬元的說法,我就要有1200萬元才可值得擁有3個孩子。但我沒有理會這數字遊戲,只有一顆「愛孩子」之心和一個「勇」字就膽粗粗成為了3孩之母了。每生育一個孩子,責任雖然大,但快樂也增加。我常常鼓勵身邊的朋友如計劃生小孩,多生一個,最少要生二個。原因是有兄弟姊妹是一件美好的事情,兒時作玩伴,長大後,可互相扶持。

我和老公都是雙職父母,主要收入一直都是主動收入──薪金。我們在這10年內共購買了多間香港樓、商場舖、車位和海外物業。購買物業的原因是我們需要一個單位去安頓我們的孩子,經計算後,我們能夠上會,在我們每月能應付供款下,我們決定利用我們的主動收入購買第一個單位。有了第一個物業,物業的升值可不少,加上習慣性的儲蓄,再使用槓桿的財技,增加財務知識,物業就一間一間地增持起來了。不動產的被動收入足以令我們在40多歲就可以提早退休,帶我們的孩子移民他國,體驗另一種生活和教育。

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財商,再通過實踐,多生兒女與妥善理財是可以並存的。




3個孩子的媽媽志在分享,並非收取廣告宣傳之嫌。

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

保險VS自供股票醫保

姊妹理財日誌《保險VS自供股票醫保
3.4.2019
  
   自願醫保出爐,年供千幾,唔貴呀我都心郁郁想買。一般人都有數份保險在手,人壽、醫療、意外、家居保等等。我姐姐、妹妹以及身邊的好姊妹都游說我買保險:女人要為自己買保障,像我這類未婚無子的現代女性更要「自保」。
   
    踏入30歲,我曾認真考慮買保險,問過友邦AIA和宏利兩份保險內容,暗自覺得這與賭錢無異,不知賭贏了患病claim錢好,還是健康長壽,卻奉上畢生供款更值得高興。我姐姐和妹妹無獨有偶,曾患病重入院。她們「慶幸」年輕時買了保險,可退8成私院手術開支。相反,我卻有倖健康無恙,無買保險唯有更注重健康。

自製月供股票醫保
小妹有個更「離地」的想法:做顧客不如做「股東」,買保險服務,倒不如買其公司股票,把每月供款儲起,按季或按年買入股票,收取股票再供,相信數年後股值也會跟隨通脹升一兩倍,直至自己大病便全數賣出作醫療開支,我又可以選擇政府或私人醫院。




我做了一個excel 表,假若我把每月$1500(30歲)交保險的費用,儲起來買該公司股票。如下:

  • 自製醫保
      一般保險
    本金
    $1500/月
    買AIA 股票
    5%複利息
    0-1018,00018,000
    10180,000226,402
    20360,000595,187
    30540,0001,195,899
    40720,0002,174,395
    50900,0003,768,263
    60 6,364,506
    AIA自願醫保標準計劃
    以30歲女性
    3/4/2019 資料所得


上表可見,未計股價升值,到60歲時,有600萬都夠我全數醫療開支吧,身體壯健的話,用來請個工人照顧下自己得啦!  對我而言,月供股票醫保是一種「資產」,按季或按年有現金流流入,再投入股票中可有複利息的效果。而買保險則是「負債」,每月支出一二千,患病是要祈求保險費可cover 到,什麼手術包,什麼雜項不保,其實受保者無什麼話事權。

誠言,數字分析與實際有差別,有人會質疑:股票公司有機會倒閉使股票變廢紙?同樣地,大家既保險金都付諸流水。若年輕時患重病,月供股票醫保不夠支付醫療開支?唯有自行補貼。事實上買了保險的人倘若患病,有病歷紀錄,康復後要續保也隨時加保費,羊毛出自羊身上,保險公司當然要賺錢,只有少數人claim 錢多於供款,這是概率問題,精算師已為我們計好。
難道月供保險醫保無缺點嗎?有紀律地供股談何容易。若身患重病,如何安排賣股換錢要有人代勞,這些亦要預早安排。

究竟何者較適合?大吉利是講句-出事才知道,大家何嘗不是賭上自己40-50年後的健康。與其望買左保險有保障,何不更注重個人健康,若真的「意外」患病,命也。
 

2019年6月5日星期三

美股初體驗


姊妹理財日誌《美股初體驗》01.3.2019

 
 


 我買了港股108載,全部是藍籌股,可謂「阿婆式」儲股法,只是保本兼賺少少息為主。年初,我平日有追蹤的YouTuberblogger 都有討論美股ETF,於是我開始好奇美股跟港股的分別。聽說股神芭菲特的股票回報率高,我便問家中倆元老,有關美股、巴群股,細問下他們從未沾手,遠水不及近身錢,果然是老派想法。

 

 可是,我還是心癢很想知道更多,於是網上搜集資料、比較,膽粗粗開了一個富途證券,迎生禮物🎁竟是一股滙豐、一股騰訊,當時市值$450,我一直在想,是騙局嗎?入錢開戶又送股,又免佣(只限港股)。我抱著懷疑的心態開了戶,用「富途牛牛🐮Apps看盤。初步想買apple(代號appl),我也是apple 迷,公司最倒楣的時候,還有我這個忠實粉絲。當晚9:30開市,一輸入股票代號,公司的股價、狀況、基本財務資料、派息,甚至操盤交易的過程,全部一覽無遺,看著數字不斷跳動,賣入買出,上上落落,有如金錢洪流在世界不停動,一時間我不敢買入,心大心細,會否再跌,我便執便宜貨,一直滑動手機,感受世界的資金在流動,太神奇了,心情澎湃極點,而疲累地睡了。次日醒來,噢!竟然比我預期買入價低,心想,我今晚買入,便有「折扣優惠」!

 

  晚上再看盤,竟然飆升了數個百分點,我那小本資金根本不夠買。如是者,一連數晚再升,直至回升20%,便痛失機會了。事後檢討,自己對美股了解不足,面對股價會非理性,自己不清楚合理價值是多少,因小失大。慶幸這次又長知識了,而且當你踏出第一步,接踵而來的機會才會出現。我想半杯水的哲學大家都知道,如今美股讓我的杯變大了。

 

ETF是指數基金,一籃子股票如:盈富基金(代號2800)。美國最大指數基金包括:VOO,VTI

藍籌股是香港上市,市值大,成交量大的股票,包括我們日常生活接觸的中華煤氣(0003)、港鐵(0066)、滙豐(0005)等

http://services1.aastocks.com/Web/CGIF/IndexConstituent.aspx?Language=Chi&Symbol=HSI

 

富途證券開戶

 

https://hk.futu5.com

 

💁🏻小妹並非收取廣告宣傳之嫌,純個人分享,請姊妹們獨立思考及自行作出決定。



移民與槓桿財技

姊妹理財日誌《移民與槓桿財技》10-04-2019 移民 我在《 孩子令我擁有千萬元的不動產 》一文提到我一家以不動產的被動收入足以令家人在40多歲就可以提早退休,帶我們年幼的孩子移民他國,體驗另一種生活和教育。我能夠達到財務自由,實有賴香港和外地樓收租、商舖收租、車...